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二四三六章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(第1/2页)
第二四三六章 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萧旭和萧奇讨论的第一件事情,是治理城市拥堵的问题。 但这并不是今天萧旭最想要谈的。 他想要说的,是另外一个更重要的话题。 “关于耐克工厂在3月份关闭泰昌工厂的事情,你知道吧?”萧旭问道。 “知道。”萧奇点点头“1400人的泰昌工厂,是耐克在华国唯一的鞋类工厂了。关闭之后,他们将鞋类的制造重心放在了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,甚至去了越南、柬埔寨这些地方。” “那么你知道不知道,阿迪达斯也准备这么做了?” “咦?这么早?”萧奇脱口而出道。 “什么这么早?”萧旭有点莫名其妙的。 “没,没什么。” 少年笑了笑,没有多说。 他记得在前世时,阿迪达斯是在2012年才关闭华国最后一家工厂的,怎么这一世提前到了2009年? 萧旭没有理会儿子的发愣,继续的道:“耐克和阿迪达斯先后离开华国,一方面是说明华国的制造业危机在继续,另一方面也说明了,华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,人工等各种成本提高,已经不再有价格上的竞争优势。比起前者来,后者的影响更加广泛啊。” 萧奇明白萧旭的担忧,甚至他在前世,听到了更多关于这方面的担忧。 世界上的最简单的劳动密集型工厂。一向是随着资本流动的。 60年代的时候,美国的人工等成本上升,于是大部分的工厂就迁移到了日本。等到70年代日本同样各种成本上涨,工厂就流向了宝岛和韩国。 然后又是同样的原因,80年代这些工厂就迁移到了华国。 到了现在,华国和当年的日本韩国这些国家一样,于是工厂又向更便宜的劳动密集型地区——东南亚转移。 资本都是逐利的,当利润越来越少的时候,他们当然就会改变。 如果哪一天东南亚的成本也上升。那么他们一样会离开,找寻下一个更便宜的地方。 因此。这种事情是不可避免的。 萧旭是知道这个工厂变迁史的,因此他才感慨万千,想不到华国的人口红利享受了才二十多年,就会遭遇这么大一个的挫折。 华国现在的好生活怎么来的? 还不就是靠着亿万农民从中部、西部走到沿海城市。拼命的辛苦做鞋子、做衣服、做打火机…等等,这么一手一脚的挣出来的吗? 不然你以为光是靠着做生意,把蜀川的东西卖到东北,把粤东的东西拉到晋西卖,就能把整个华国的经济拉动起来啊? 是。 无论是日本、韩国还是宝岛,最后都撑过来了,而且发展得非常好。 可是华国这么大,技术储备又没有日本韩国那么强,如果学宝岛在东南亚去做代工厂。那又牵涉到和宝岛的商人直接竞争,他们拥有几十年的代工经验,肯定一开始会不顺。 华国的这些制造业的商人们。缺乏的就是耐心。 你没看到之前的次级债危机,还有现在的古董盛世,这些商人都支撑不住,想要直接抽身出来了吗? 如果让他们去持续几年的高投入,回报又不算太快的话,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直接缩回去。 牵涉到这种事情。是谁都说不清的,因此萧旭才有些担忧。 “‘天要下雨。娘要嫁人’,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,剩下的就他们自己去走了。”萧奇沉吟着道“现在府院那边,除了尽可能的制止古董市场的火爆之外,在税金扶持上面,贷款帮忙上面,都有着不小的动作,可以说情况比一年前要好太多了。 就算是整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搬迁出去,那也不是一两年能完全完成的。他们可以在这个时间段,积极的找寻新的方向,比如增加利润增长点,比如创造自己的品牌,比如去升级技术…只要他们愿意去想,去做,那么就不会没有路可走。” 让萧奇很欣慰的是,在自己和父亲的努力下,在这一世,没有那个所谓的四万亿基础建设计划,没有全国上下几十万亿的总体盲目投入,房地产、水泥、钢铁、造船等等也没有盲目的扩张,国家的目标一开始就很正确,那就是尽量的给予出口企业支持,让他们活下来,能生存下去。 因此在前世,90%银行放贷款项都被国有超大型企业占据,中小企业,特别是民营的中小企业,贷款融资那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